一、学校简介
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8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300人、硕博研究生约62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300人。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先后获评全国第一和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8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
现有教职工7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9名,硕士、博士生导师42人次,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博士后出站7人)、硕士学位。教师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以及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中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各类专家人才15人次。聘请凌继尧、张晓凌、朱定真、宋英杰、王廷信、汪小洋、徐子方、佘玉奇、桑建国、朱明健、武星宽、徐晓庚、顾伟玺、何晓佑、樊波兼职教授20人;聘请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及刘波、张兴来、金田、唐强、谢清峰、万立新、李中秋、黄孝仕、姚锦烽、张勇、权磊、陈钻、王海波、崔进、顾平、石玉明、李亮、胡一哲等行业及研究生实践导师50余人。师资队伍学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协同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创作基地——见山园,是吴为山教授创作基地、雕塑艺术作品陈列馆,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陈列着吴为山教授雕塑作品百余件。见山园既是学院学生进行学习创作的场所,还是学校重要的人文艺术教育基地。
学院数字创意实践教育省级示范中心,涵盖专业画室、动画拷贝室、动作捕捉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苹果机房、互动媒体实验室、视听室、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录音棚、摄影棚等。拥有硬件设备总值1000万元。
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教育部、文旅部、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等省部级科研教学项目80余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社科成果奖、教材培育奖6项。出版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术专著等30余部,在《文艺研究》《民族艺术》《美术》《装饰》《美术与设计》《艺术百家》等发表论文作品300余篇幅,入选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及省部级以上专业展览近100余次。为新加坡及香港中华书局、中国气象局等设计开发宣传片多部,多部动画片、科普动画在中央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播出。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50余项。
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近1300余名。学院紧密围绕气象科普与美术创作、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数字化保护传承和人居环境生态文明三大研究集群,跟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等各类展赛中屡创佳绩,获得金奖、特别奖、一等奖等奖项400多项。本科生考研升学率达28%以上,高质量就业率均达到99%,就业范围广泛,就业单位层次较高,毕业生受到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专业咨询电话:025-58699885025-58695619025-58699884网址:https://mediaandart.nuist.edu.cn/
主要课程: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原画设计、后期非编软件、ZBrush数字雕塑技法、Maya软件基础、三维角色绑定与动画、三维动力学特效、三维材质与灯光渲染、商业图形动画设计开发、动态图形设计、微电影创作、情节主题短片制作、气象主题短片创作、三维短片创作。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相关融媒体中心、国家气象局影视中心、国家省部级电视媒体影视中心、影视电影特效公司、游戏公司及等单位从事项目策划、研发、设计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满足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技术技能和美学修养,掌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和制作的相关软件技术,熟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和创作的一般规律,具有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以交互媒体、数字影视为主要发展方向,国际化合作办学为特色,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融合教学、工作室实践训练、校企合作实习锻炼,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设计心理学、新媒体技术基础、交互设计、动态图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影视广告与数字包装、影视剧作与实践、数字特效合成、游戏概念设计、互动编程艺术、信息可视化设计、虚拟现实技术、数字营销与策划等。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影视传媒、互联网、设计、游戏、动画、新媒体等行业从事产品研发、艺术策划、美术设计、影视创作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可从事研究、管理、教育工作,具备自主创业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艺术素养,具备双语技能并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内外游戏公司、影视传媒、互联网企业、动画制作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原创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项目合作方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起源于1858年的剑桥艺术学院,是一所艺术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该项目依托的艺术学院是当地唯一一所隶属于大学的艺术学院,已有150多年历史,其艺术学科2014年获英国政府卓越框架(REF)“世界领先”荣誉头衔。该校在2015年成为英国Stonewall Diversity Champion成员。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还因为在国际化领域的出色表现,荣获全球最佳20位“上升之星”特色大学。
学制及运作模式:采用“3+1”学制。学生第一、二、三学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读,由中英双方以中英文双语授课并辅以专业语言训练。完成前三年学习且成绩合格者,第四学年学生转入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在英方学习的主要专业方向为电脑游戏艺术方向,内容涉及游戏概念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数字合成与动画等。学生完成学业且符合各项相应条件的,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学士学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由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授予学士学位(电脑游戏艺术专业,该文凭与在英国本土获得的文凭一致)。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游戏、动画、互联网、影视、设计类行业以及各级电视台中就职,从事游戏研发、艺术策划、美术设计、影视特效创作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可从事研究、管理、教育工作,并具备自主创业能力。
主要课程:空间构成、展示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工程制图、设计表现技法、建筑设计基础、展示设计、材料与施工工艺、现代装置技术、展示策划与管理、展示设计研究专题、光环境设计、展示策划与管理、气象科技展示。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相关教育、科研机构或相关企业、博物馆、展示馆、包括科技展示企业、室内空间及环境设计企业、IT公司的用户体验与产品开发部门、传媒艺术机构等行业从事科研、教学、业务、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包括景观设计原理、设计表现技法、设计心理学、创意设计思维、居住区景观设计、街区环境设计、植物与种植设计、景观生态学、景观微气候设计、植物与种植设计、气象生态学(混合)、环境生态设计专题实践、景观建筑设计专题实践等。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城乡建设与公共管理机构、设计企事业单位、园林及环境设计公司、相关院所、房地产公司从事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灯光设计师、软装设计师、环境设计师、展示设计师、工程监理员、工程管理员、专业教师、公务员等相关工作,也可到国内外艺术学、设计学、建筑学、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深造。
●美术学(师范)专业
主要课程:美术教育导论、教育心理学、美术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素描、色彩、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透视与解剖学、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油画静物写生与创作、油画风景写生与创作、油画人物写生与创作、书法基础、篆刻基础、绘本艺术、版画艺术、构成设计、字体设计等。
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小学、初中及高级中学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及相关研究工作,同时,可以在互联网公司、文化传媒集团、出版社等专业机构从事网页、页面美术编辑工作,还可以在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画廊、拍卖行等从事美术创作与管理工作。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