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 1.专业发展历史。环境设计专业前身为1999年创办的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2013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文件精神,更名为环境设计专业,2021年获批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培养目标。面向国家环境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发展需求,坚持“高素质、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拥有领先的审美判断和多元的设计思维,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敏锐的时代意识,能够满足环境设计及相关领域多种需要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 3.主干课程。(1)核心基础课程:环境设计概论、建筑设计概论、中外建筑史、西方现代设计史、创新思维与方法、设计美学、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行为学、环境设计原理、城乡规划原理、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建筑制图、设计素描、平面构成、设计色彩与构成、空间立体构成、环境设计手绘表达、装饰基础与设计等。(2)核心专业课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材料与构造、环境照明设计、环境装饰与陈设艺术、景观植物学等。(3)实习实训课程:城市阅读、设计色彩与艺术实践、环境设计手绘表达实习、寒地景观认知、景观植物识别实习、传统村落及历史风貌建筑考察、材料与构造课程实训、专业工程技术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4.专业优势。专业以园林学院综合的设计教育体系为办学背景,依托风景园林一级博士点学科和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设计学三个一级硕士点学科,围绕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专业方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坚持面向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与艺术服务大众的发展需求,以地域文化传承与地方经济振兴为办学特色,秉承人文与科学并举、艺术与技术交融的办学理念,培养博学笃志、明德求新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学术组织理事、主任委员多名,2017年获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获批国家艺术科学基金一项。近5年来,出版教材、专著30余部,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各类教学和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和科研成果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设计大赛获奖50余项,获各类专利30余项。专业设有艺术设计与创新工作室、环境装饰与陈设艺术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总面积千余平方米;另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余个,满足了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的多维度需求,为专业教学提供了有利保障。 5.就业去向。专业自创办以来,毕业生总数超千人,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优秀设计师、教育工作者和企事业高级管理人才,为我国环境设计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社会广泛好评。目前,专业在校本科生近160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升学率25%左右。毕业生就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就业单位为行业内知名大中型企业及具有影响力的独立工作室。 |
发表评论